终于让我老公分享了一篇自己用过的一些还不错的镜头,我做了一些修改哈哈,毕竟直男说话真是一言难尽~~ 下面开始正文啦:
从小开始喜欢拍照,算来从用单反认真拍照到现在也有快10年时间,相机系统从Nikon D800E到Sony a7r和a7r4,再到现在休闲使用Leica M10P,镜头也试过一些,在这边把一些个人小经验分享出来,虽说算不上干货,但是希望能从自己的角度给大家挑选镜头时一些小小帮助。
从左到右依次是24mm, 56mm, 70mm焦距,2.8光圈全开,镜头可纳入元素的展现
这张照片特别奇怪,放到文章里变得画质特别差,哪怕预览里都很正常
跟很多小伙伴一样,当初最开始使用Nikon D800E时候也是直接配的金圈24-70 F2.8(大部分相机网站全新的原价税前是$2096.95,折扣时候能打到$1600以下),是能称得上传说中镜头的好镜头,从日常到业务拍摄基本都能胜任,24-70焦段可以完成特写,也可以纳入丰富的环境元素,2.8的光圈虽然和大光圈没法比,但是光线足够的情况下也能呈现舒服的单反焦外,算是比较万能的一支镜头
但是随着使用场景的增多,对镜头的了解慢慢增加,拍摄需要的慢慢拓展,就会开始觉得只有一支24-70有些局限了(有时候这种感受可能也有些多余的购物欲作祟的成分),比如出去玩的时候想要拍大场景和稍远处的景观就没法胜任,也没法得出网上美美的大光圈人像。这个阶段就会开始想入手长焦(比如70-200 F2.8),广角(像是16-35,14-24,或者夸张些的鱼眼镜头,以及人像定焦(35mm和85mm是当时我作为尼康用户的选择,50mm也有很多拥护者,这些专业人像镜头都一般都能提供F1.4,甚至F1.2的大光圈)
当时因为比较多业务拍摄,会需要从稍远距离拍摄对象,所以紧接着入手了第二支镜头,70-200 F2.8(大部分相机网站全新的原价税前是$2346.95,折扣时候能打到$1900以下)。因为长焦的景深感能够让画面显得更加专注和干净,再加上远距离拍摄可以防止打扰拍摄对象,这支镜头可谓是非常实用。再加上长焦拍摄特写可以帮助过滤掉环境中的很多杂乱元素,刚刚开始拍照并不擅长协调构图和画面元素的时候,会很容易觉得长焦镜头出图更好看(这一点同理也适用于定焦镜头)。但是由于70-200是一支略有分量的镜头,长时间拍摄如果会更吃力一些。
70-200之后,我开始更多了解定焦镜头,定焦的镜头搭载更稳定光学系统,可以拥有更大的光圈/更柔美的焦外虚化,以及大光圈带来优于变焦镜头的低光性能(光圈F值越小,光圈越大,镜头进光量越多)。谁不想要拍美美的大光圈人像呢~
做了简单的research发现很多人都推荐sigma 35 F1.4 DG HSM A(大部分相机网站全新的原价是$899,折扣时候能打到$700以下),当年似乎也是sigma第一次出art category的35定焦,网上一度好评如潮,被夸赞为当时性价比超高的人文定焦镜头,传说焦外润滑,锐度极高。镜头据说也使用了相当质量的光学组件,虽然作为副厂镜头,但是也十分稳定。适宜的尺寸和重量,很适合挂机扫街。不过个人使用下来,还是觉得没有那么顺手,一方面是35mm F1.4虽然有很大的光圈,但是当时不太会构图的我经常受到镜头畸变的影响,导致出片效果不好,以及35mm纳入镜头的各种元素往往让不太会构图和安排画面的我头疼不已,另外当年的sigma镜头匹配Nikon还是有很多光学成像缺陷,比如跑焦,蓝紫边等等。所以最后还是把镜头卖给了一个拍食物的法国姑娘。
几次下决心之后,我又买了Nikon 85mm F1.4(网上原价$1596.95)。当时Nikon系统上还没有像Canon 50mm F1.2那么大光圈的镜头,不过85mm F1.4也已经能够提供当时惊艳的焦外,同时不会像Canon 50mm F1.2光圈全开有时候觉得“肉肉的”,依然拥有出色的锐度表现。这支镜头很快成为我最常用的镜头。定焦镜头虽然没有变焦镜头那么方便,但是依靠拍摄者与拍摄对象间距离的移动,迫使拍摄者动起来,从而锻炼拍摄者寻找更多更好的角度,很能够锻炼摄影技术。85mm的焦段不仅除去了畸变的影响,大光圈提供的虚化往往让背景融合为一整块,很方便突出中心的拍摄对象,没有那么多的干扰元素,就算构图和画面安排基础薄弱的我,也可以常常产出让人满意的照片,很能够激励拍摄者。当时我朋友一直使用的Canon 50mm F1.2,并且她作为人像摄影师也基本是用这个焦段的镜头挂机,也没有转移到长焦一些的镜头,我想了蛮久,应该还是源于她优秀的构图能力,能把50mm这个焦段能够纳入画面的元素都设计得妥妥当当,方便让环境细节加强整个画面的效果。按照这个思路,再往下更短焦段,想要产出好看的图像,也必须训练拍摄者对于画面元素的安排,拍摄角度等变量的选择。
再后来为了拍摄广角风景(比如一度经常去国家公园)和微距特写,又入手了Nikon 105mm F2.8微距和定焦广角鱼眼镜头(焦距数值已经不记得了)。这两个镜头基本是用途特点比较明确,很多拍摄珠宝和小物件细节的摄影者会使用百微镜头,同时因为精致的景深感,也能拍摄锐度很高的人像作品;鱼眼镜头除了拍摄风景,把更多元素纳入画面,其鱼眼畸变也能带来很多拍摄趣味,这个需要拍摄者发挥想象力去构图。
再后来看上了当时刚出的Sony a7r,这时开始使用Sony FE 16-35mm F2.8(网站税前原价$2198,打折时候常常可以在$2000以内买到),这也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焦段,对比24-70虽然广角端有些许畸变,但是使用范围非常广,基本平时都不用太换镜头,外出玩耍时候拍摄非常适合;人像定焦方面选择了国产的中一光学(美国好像叫做Mitakon)Speedmaster 50mm F0.95,号称“小夜神”,作为副厂镜头,焦外虚化十分了得,虽然也有各种蓝紫边问题,但是全新品折扣后$600多的价格实在是也没得挑剔,这支镜头也是我在Sony a7r上用得最多的人像定焦了,性能表现还是相对稳定的。
再后来,受到身边朋友的种草,开始接触Leica系统,购买了Leica M10P,并先后入手了E43(Summilux- M 50mm F1.4),Summilux- M 35mm f1.4 ASPH,Noctilux- M 50mm f0.95 ASPH(夜神),Noctilux- M 75mm f1.25 ASPH(也算是75的夜神了)。虽然完全不是德味毒头法师,但是也开始慢慢倾心于Leica M系统的质感和成图表现。这几支镜头中喜好排序是75>E43>50>35。
其中原因,很大程度是个人对于稍长焦段得到的景深的偏好,以75mm来说,对焦中心以外的元素大都被挤压到画面背景中,再加上柔和的焦外虚化,整体画面呈现就变得干净了很多
50mm这个焦段来说,夜神拥有超大光圈,虚化效果非常柔和。但实际上个人对于这个0.95光圈的使用并不是很多,再者镜头本身稍有份量,光圈全开对焦会比较费力,需要时间适应,相比之下同为50mm焦段的E43拥有小巧的身材,60年代的产品现在用起来也完全没问题,焦外润滑,中心锐度很高,使用极度舒适(不过当时为了买夜神,E43只持有了一周左右就出手了)
35mm纳入画面的元素更丰富,同时拍摄者和被拍对象的最小距离也可以适当拉近,更适合扫街或拍摄些人文作品,如果对于构图和场景布置足够有经验,也是非常实用的一支镜头。
总结下来,这篇分享并不是很多器材大神会撰写的参数满满的镜头介绍,只是我个人使用了一些常见镜头之后给出的个人建议,没有像光学构造/对焦行程/对焦速度等更加专业的参数解析,也没有同对象不同镜头的横向对照,更多还是我个人经验的提炼。
总结出几点购买镜头的general建议(无论你使用什么品牌的相机系统)可以是:
如果钱够,尽量还是选用原厂或大厂镜头(比如蔡司),避免瑕疵,防止刚开始拍照就被镜头缺陷打击自信,也防止之后再转卖升级的时候造成多余的损失,一步到位
根据自己的实际拍摄需求选择镜头,焦段和光圈都是,这样才能用到极致,毕竟那么贵的产品买来吃灰就不值得了
如果对于自己的构图不是不是很自信,选择超长的焦段,更大的景深,能够产出质量更好的图片
购买时候可以多看看eBay等二手网站,经常能够淘到价格美丽的二手镜头,毕竟几十年前的Leica镜头现在还能产出很好的照片呢
如果有机会,购入镜头前多做research,到店里试拍看看,实际了解后再入手,避免花冤枉钱
最后,那么多相机系统里面,虽然有各个品牌的特色差异,但是同价位的产品基本上质量都差不太多,不用特别纠结换系统(现在轻便型也不是Sony一家独大了吧);另外分享一款目前我还会想要入手的,就是Leica Macro-Elmar-M 90mm f4,很多推荐微距的专家都会说到“微距镜头能给你的拍摄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角”,大概就是这种感觉,想要看到更多拍摄物体的texture。
「该文章来自@Rambu-北美省钱快报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」
君君提示:你也可以发布优质内容,点此查看详情 >>
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法国省钱快报共同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长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,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,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。